华厦要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华厦要闻 >> 正文

厦门华厦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卫星会议

时间:2025-04-18 栏目:华厦要闻


 2025年4月17日下午,“2025年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卫星会议”在厦门华厦学院图书馆二楼举行。本次会议由中韩两国分析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化学范式转变,旨在促进与加强韩国庆熙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和厦门华厦学院三校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跨学科融合。

与往常会议开幕形式不同的是,会议主办方结合会议主题,精心准备制作了“华厦AI人”,通过“华厦AI人”浑圆标准的语音,表达了主办方对所有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介绍了会议的目的:迎接新变化和新挑战,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2025 China-Japan-Korea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CJK 2025))的召开。

“华厦AI人”的会议致辞

会议报告中,韩国庆熙大学的Seong-Ho KANG教授首先以《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Optical Nanoscopy for Single-Molecul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and Tracking》为题,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单分子超分辨成像与追踪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KANG教授详细介绍了多功能光学纳米显微镜的集成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三位国内学者的报告一样精彩。闽南师范大学陈晓萍教授首先以《EGaIn-based Large-area Functional Molecular Electronics》为题,探讨了基于镓铟合金的大面积功能分子电子器件的制备与性能优化,为柔性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闽南师范大学李飞明副教授分享了《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Mesoscop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 Arrays and Their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系统介绍了钙钛矿纳米晶阵列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防伪领域的创新应用,展示了纳米材料在现实场景中的广阔前景。主办方厦门华厦学院的郭志勇教授最后登台,他以《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ition metal-based heterostruct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atural product enzyme immobilization and small molecule sensing systems》为题,深入探讨了过渡金属异质结构的构建及其在酶固定化与小分子传感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生物催化与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策略。

KANG教授报告                                      陈晓萍教授报告

李飞明副教授报告                                 郭志勇教授报告

现场热烈讨论与互动

会议闭幕上,会议主办方对各位报告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强调此次会议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为中韩三校在分析化学领域合作建立了基础。与会者表示,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视角前沿,尤其是面对未来AI对为分析化学领域研究工作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部分与会者会议合影

本次卫星会议作为2025年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分析化学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后续的学术合作与技术转化奠定了基础。未来,各国学者将继续深化交流,共同推动区域科研资源共享与分析化学的创新发展。


Copyright(C) 2015 厦门华厦学院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 闽ICP备0900460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