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厦门华厦学院的实践和思考

1993年春天,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涌起的改革开放大潮的感召下,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教育之城”的激励下,同时也出于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即将呈现新的生机的认知,市政协倡导发动社会力量创办了厦门第一所民办高校,原名厦门市私立华厦大学,2001年更名为厦门华厦职业学院,2015年“专升本”后定名为厦门华厦学院。笔者参与和经历了学校从酝酿筹办到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有来自实践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现取其要者综述如下。

开启艰辛创业 从“小学”里走出来的大学

1993年10月,学校正式招生149人,租用嘉滨小学闲置的校舍作为办公室和教室,被称为“小学里的大学”。就在这里,我们谈论着如何用一双“摇摇篮”的手去抚育“华厦”这个初生的婴儿。为了相互勉励,我们有时还会激情满怀地吟诵一些诗词名句,例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冲天起,便引诗情到碧宵”;还有《国际歌》的那个名句:“莫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在嘉滨小学里的华厦,有时会令人想起19世纪、20世纪之交居里夫人在法国巴黎的那个实验室,破旧、简陋、寒酸。居里夫人就在这样的一个实验室里奋斗了几百个昼夜,终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笔者并不是想要把华厦的创办跟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科学发现相提并论,笔者想表达的只是,如果没有那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恐怕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

1993年6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办私立厦门华厦大学的批复》正式下达,决定拨付人民币30万元作为开办赞助经费,并且同意学校在未获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之前,其毕业生的学历在市范围内予以承认。这是对华厦开办的关键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华厦人殚精竭虑地谋划着自己的未来,筹措建校经费,聘任可用之才。为了适应生员增加的需求,1995年迁入厦门一中的“五.三”楼(租用),成为“中学里的大学”。之后两年,力筹资金人民币900多万元(含市政府赞助的300万元),终于在市政府划拨的曾厝安一方土地(约50亩)上建成了自己的家园,从此结束了华厦“寄人篱下”的历史。此后几年,学院呈现了展翅飞翔之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专业设置开始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科倾斜,办学质量稳步提高。2001年,学院被确认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属社会力量办学,国家承认其毕业生的学历,并可面向全省招生。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建成一批专业实验室和省级实验基地,在民办教育界令人刮目相看。

恪守公益初心 “零回报”模式的启示

华厦学院创业办学的亮点之一是董事会的“零回报”办学模式。创校伊始,学院董事会就宣示了“只作奉献,不求回报”的宗旨。二十几年来尽管历经艰辛向社会募集捐赠,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制定学院发展大计,处置学校办学的重大事项,然而,董事会从未分取任何红利,所有成员均不领受任何酬劳和补贴。这样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民办学院的兴办教育的模式,是华厦学院创业成功的重要“法宝”,给了人们启迪和昭示。

其一,董事会的“零回报”,使得经费收支盈余百分之百地再投入到办学中去,提供了学院基本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之所急需,也让学院有可能聘任优秀人才,奖励做出贡献的教师,逐步提高教职工的工资水平,提升学院的实力与竞争力。

其二,奉行这样一种兴办教育的理念,“净化”了董事会的精神境界。不为私利所惑,不堕青云之志,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种种不必要的纷争,专心致力于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谋利应谋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教育是一种教化人的高尚事业,兴办教育者应该有一种操守和品格上的追求。

其三,董事会的这种操守和品格上的追求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对董事会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求真务实,清正廉明的作风的形成,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董事会率身垂范,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为虚名所惑。华厦在创办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几乎不做任何宣传报导。我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卑微,但我们也有“桃李不语,下自成蹊”的自信与期待。我们深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接受实践与时间的检验,都会得到公正的回报。崇尚清正廉明是华厦办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好向廉溪誇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清正廉明是一种操守,一种品格,一种凝聚力,一种生产力。清正廉明不仅是治政之道,也是治校之道,创业之道,成事之道!

坚持职教定位 实施“两个转变”和“两个开拓”

华厦学院办学的又一个重要特色是坚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这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结合厦门的实际,看到社会发展未来的需求,居高望远而脚踏实地所确立的。在鄙薄职教的陈腐观念尚存,职教被视为“二等教育”的情况下,华厦公然提出,“天欲降大任于华厦,在厦门擎起职业技术教育这面旗帜,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当一些民办院校囿于对投入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在举办工科专业问题上犹豫徘徊之际,华厦率先提出要着力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包括高级技师和技工),于是,工科类专业在华厦蓬勃兴起,成为带动发展的主力军。

华厦在办学中充分发挥了民办学院所拥有的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更具胆识地去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有利于教育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有利于各种积极因素的进一步调动,有利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华厦提出“两个转变”——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不受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传统模式的束缚,整合精简理论课程,增加实验实训实践,突出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专业已具有岗位培训的性质。为此,学校在校内建设了100多个实验实训室,在校外建立了一批生产性实践性的实训基地,并对人事和教学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与此同时,华厦开门办学,进行“两个开拓”的试验。一是开拓和企业结合、合作之路,使学院更好地了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学院提供更好的实习条件,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院发挥人才和实验室优势,开展服务企业工作。例如,厦门银祥集团公司就是通过和华厦学院“食品与药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深度合作,依靠学院的技术力量,于2009年获得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二是开拓和海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之路。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学院提高办学水平的“源头活水”之一。学院先后和美国、新加坡、香港以及台湾的多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选派师生到这些院校考察、学习、培训、进修,也聘请这些院校的教师来厦举办讲座和授课。华厦学院还同美国伊利诺依州中心学院(ICC)在该州皮奥里亚(Peoria)市联合创办了“中国语言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通过师生交流切实提高了华厦的英语教学质量。交流合作不仅弥补了华厦在专业技能培训上的欠缺和不足,同时也使华厦扩大了视野,开启了新的发展思路。“两个开拓”,笔者认为,是符合邓小平同志教育“三个面向”的瞩望的。

2007年10月,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进驻,对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华厦的办学实绩,高度认可华厦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比层次,但求素质;不唯书本,更重技能”的特色。“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成为厦门市第一家接受并通过这一评估的民办高校。

深化产教融合 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

2008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规划,厦门华厦职业学院迁往集美文教区,终于拥有可以施展抱负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踏上了发展新征程。

新征程的最大特色就是,在实施“两个转变”和“两个开拓”的基础上,倾力推动产教融合的拓展和深化,努力建设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

学院与近2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是“走出去”,与一些知名企业如中国平安、厦门纵横、中软国际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二是“请进来”,引企入校,如引进厦门电信、联想移动、福建求实智能、厦门网中网等知名企业,按照“校中厂”的模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中心。学院还在师资人才建设上下功夫,引进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优秀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并加强“双师素质”培养培训,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产教融合完善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起,学院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即,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业合格、获授毕业证书的基本条件。可以说,这对建树职教新的育人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学院更加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2011年厦门市科技局依托学院设立“厦门市应用技术研究院”,重点围绕厦门产业的发展需求,主要面向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领域,致力于打造集应用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实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学院还接受市环保局委托,对厦门6个建成区73个点位的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此外,还负责对全市109家生产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2013年,经历了20年不懈奋斗,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提出了“专升本”的申请,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建立本科层次的厦门华厦学院,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此,华厦朝着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两年多来,学院教科研果实累累,包括: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多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奖项200多个;承担科研项目200多个;专任教师多人入选“闽江学者”和省其他优秀人才支持、培育计划等等。尤为令人振奋的是,2015年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和2018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建设院校名单。

学院领导还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提出建设自然环境生态、思想意识形态、廉政建设生态不受侵蚀污染的绿色华厦,为社会培养具有绿色理念和相应技能的人才。学院设置了绿色本科专业,开设了有关的绿色专业课和通识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绿色活动。2016年,学院绿色研究成果《应用型本科高校绿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厦门华厦学院为例》入编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产教融合发展研究》创刊号,作为教育部“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会议的交流材料。

学院办学效益显著。现拥有土地面积466亩,各类校舍建筑面积14.87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人民币1亿元;设有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8个,教科研平台65个,授权专利77项;专兼职教职工400多人,在校生数6000多人;创办以来毕业生总数已达2.3万多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招生保持强劲势头,近三年本科招生录取率均为100%。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一代新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受到高度重视。1995年学院党支部获批成立,之后升格为党总支。2007年起成立学院党委,党委书记由省、市委教育工委选派。现学院党委下设党总支5个,党支部16个,覆盖学院所有部门和单位。

学院认真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学院新章程中进一步明确学院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应发挥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党委通过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凝心聚力,积极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学院党委先后被评选为“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共厦门市教育工委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厦门市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厦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联系点”。

感念和期望

回顾“筚路蓝缕以启华厦”的历程,我们对二十几年来在华厦园地上撒播阳光雨露、浇灌心血汗水的人们,深怀感念之情。

——感念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开明睿智,高瞻远瞩,在华厦发展的许多关键时刻,给予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和帮助;

——感念那些慷慨捐赠的海内外社会贤达和企业团体(香港洪涛先生和胡应湘先生、新加坡陈水俊先生、菲律宾庄炳生先生、美籍华裔区桂芬女士以及香港柯朝阳基金会、厦门建发集团、厦门国贸集团等)为奠定华厦发展的物质基础做出的宝贵贡献;

——感念学校历任校长常勋、郑学檬、王小如、杨芃原和他们的领导团队,辛勤耕耘,用创造性的劳动,造就了今日之华厦;

——感念学校的董事会和它的所有成员,正确把握了学校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期望並相信,华厦学院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擘划更加美好的未来。华厦学院定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精思锐进,办出新特色和新优势,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建成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优质的应用技术大学。

蔡望怀

2018年3月5日

Copyright(C) 2015 厦门华厦学院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 闽ICP备0900460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0447号